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赖。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用心感化换来春风化雨,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2021年,我担任三一班的班主任兼语文学科,我们班有个张怡柯的学生,她是个住校的女生,周一刚到校下午就哭闹着回家,家长怎样劝说都不行,家长没办法丢下他就走,她紧跟其后,被门卫拦下来,她一看走不成,就往地下一躺开始撒泼,一边哭一边手舞足蹈,喊着,拉着都不听,家长已走,门卫也没办法,总不能让她这样闹下去。我听说了这件事,就三步并作两步向校门口跑去。怎么劝她,她都不听。我只好用力抱起她,但她还是在不断挣扎,哭闹。我害怕她掉下去就使劲抱住她,不敢松手,我把她抱进办公室,她还是哭,但是情绪明显好了一些。这时,我才用轻柔的语气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想回家。”我说:“天这么冷,你也要为家长想想,上次你妈妈送你上学,你妈妈骑车翻了车,躺在床上两周不能动,你不心疼妈妈吗?妈妈出现问题谁来照顾你?天这么冷送你上学不安全。”此时她的态度有所触动,“你饿吗?”我轻轻地问了一句,她说饿,因为此时已过饭点,“你想吃什么?”“我想吃烧饼,加牛肉片的。”此时的她已不再哭。我一听这话,赶紧小跑出校门,在校外烧饼铺买了个烧饼夹肉,回校后我递给了她,“拿着烧饼赶紧吃,凉了不好吃了。”她用一种既意外又疑惑的神情望着我,我把烧饼往她手里一塞,就走出了办公室。从那以后,她从没有在哭闹,没有闹着回家,她的学习生活也步入了正常。爱哭的女孩也不再哭闹,后来她生日,她说:“老师我想在班里过生日,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我说好。”“我想让你送给我一幅画。”我说:“可以。”过了几天,她的妈妈送来了一大包棒棒糖,给她过生日用的,每个同学都有。生日那天,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张怡柯生日快乐”几个大字,她给同学们发棒棒糖,同学们大声为她唱日歌:“祝张怡柯生日快乐,祝张怡柯生日快乐,祝张怡柯生日快乐。”她高兴的露出了笑容。平常性格孤僻的她慢慢的也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能和同学们开心的玩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更好的教书育人。用心浇灌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
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课程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文 东华镇中心小学 冯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