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敏老师正在认真备课
王老师正在耐心指导学生
王爱敏 ,女,中小学一级教师,现在登封市嵩山路小学任教,自从教几十年以来,怀惴梦想,扎根于教育的第一线,坚守自己的职责,脚踏实地,努力进取,师德高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呕心沥血,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绩。先后获得了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优秀教研先进个人,省级骨干教师,郑州市优质课教师,登封市教坛能手等荣誉称号。
以“专”为光,照亮自身前进的方向
良好的学科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自参加工作后,她就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被评为郑州市优质课教师。然而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浅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时不时的撞击她的思绪。这份焦虑不安不仅来自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更来自于她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小学数学到底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于是,她继续沉下心来,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翻阅《小学数学教师》、《学教研论坛》、《小优秀论文集》等各种教育资料,积极的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备课时,更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在课下她与学生谈心交朋友等。严谨的态度,创造性的工作,使她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谱写了执着、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和谐、友爱的动人篇章,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勤恳敬业,踏踏实实的教书育人,是她一贯的作风,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赞赏,还赢得了家长们的好评。收获各种荣誉的同时,她的教学成绩更是在全市名列前茅。当然,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平时里和同事们一起认真备课,一起探讨,从不保留,主动的献计献策,曾获得郑州市教研先进个人和登封市优秀教研组长的称号。
以实践活动促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王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她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她总认为,创造不是凭空臆想的,它必须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才能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才能让他们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因此她的课堂增加了实践活动。比如在六年级数学学完《圆的认识》之后,结合之前孩子们学过的《图形的旋转与平移》,让学生画出“美丽的图案”。由此,学生感受到了从末有过的数学之美。再比如学完《比例和比例尺》之后,就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实践活动——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利用同时同地影子的长度和实物的长度成正比例来求出了旗杆儿的高度,这是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孩子们更是主动的去户外,利用学过的知识去测量其它长度求出大树的高度等。再如,当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时就把自行车推到操场上,让孩子们去观察,发现自行车里也有很多综合运用的数学知识,学生们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原来数学真的就在生活中。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课堂 更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决不示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的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在活动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才得以切实的发展。由于她的用心,在全登封市组织的特色课堂作业活动展示中两次荣获登封市一等奖,并获得郑州市研究成果一等奖。
以“爱”为范,助力学生梦想起航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去爱,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不难,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最大的考验。她时刻警醒自己,要把爱的光芒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老师这里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从教以来,她始终谨记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将心比心,扪心自问。在工作中,少了些怨气,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些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些责备,多了一些关爱。老师的幸福就在于我们用眼睛和心灵与学生对话。
她从教几十年以来,深深的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中得到了锻炼,从教学中得到了提高。她倾情于教育事业,多层面、宽领域、多方位的工作着。深入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只有了解学生,充分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记得有一年,她担任六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刚开学进行的摸底考试中,她发现有个叫申婷的学生,她的成绩特别低,只有个位数,而后的连续测试中都是十几分。当时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对这个学生失去了信心,但她没有放弃,主动找这个同学谈话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同学家长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她一人,每天放学一个人在家做饭,做作业,洗衣服等,更是没有人去给她辅导作业。一提起这些,孩子伤心的不能自抑,痛哭起来。另有重要隐情是原来申婷五年级时腿骨折了,连续做了几次手术,一直就没有上学,所以什么也不会,到了六年级根本就听不懂。了解了这些后,她默默的开始行动,先是从思想上开导孩子,让孩子不用担心学习,老师会帮助她的,而后每天利用下课时间,放学后的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为了方便辅导,索性把申婷领回自己家里,吃住都在她家。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让申婷也很放松,身心愉悦,阳光快乐,不到半年时间,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接近学期末的时候,每次的测试几乎都是满分。而这件事情她不说本是没有人知道的,直到后来学生家长因工作上的变动,长时间的没有人照顾孩子,下学期想要把孩子转走,来学校开转学证明时,大家才知道了这一切。在离开学校时,申婷一直抱着王老师哭着说:“不舍得王老师,不想走。”看到此情此景,老师们和家长无不为之动容。
还记得她教过一位学生叫王硕。该生淘气贪玩,脾气暴躁,行为习惯特别差,还经常打架,损坏公共财物,与老师发生冲突。她通过摸底、谈心、家访等了解到,这位同学好动,爱好体育,脑子灵活,于是抓住优点,多渠道、多形式有机结合对其进行教育。这位同学目前已是一名守纪、勤学、乐人为助、吃苦耐劳的好学生。类似这样的学困生,通过他的有效教育均得到较大改变。于是,她所在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被学校评为优秀文明班级。诸如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她正是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以“德”为浆,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身正为范是她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行为准则,一点小事,一句话都是学生的榜样。言行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直接去影响和感化学生,身教胜于言教。她在平常工作中,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带动每一位学生。在每一次的大扫除中,在每一次的劳动中,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称职的老师,她不是一个指挥官,站在那儿指指点点,甚至唠唠叨叨,而总是哪里最脏,她就会出现在哪里,哪里的活最重,就有她冲锋在前的脚步。她曾说:“为了学生苦,为了学生累,值”。在课堂上,她书写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工整,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有亲切感,让学生从字里话里深受其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是促进了学生的前面发展。
由于的努力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7.9获登封市优秀教师; 1999.9获郑州市优秀教师;2001.6获郑州市先进教师;2001.9获郑州市师德先个人;2002.9获登封市师德先进个人;2002.9获登封市优秀教师;2007.12郑州市教研先进个人;2008.5获登封市教学能手称号;2008.10月获登封市优秀教研组长2020.9获登封市师德先进个人1999.6 获登封市优质课一等奖;2002.5获登封市“尝试教学”一等奖;2002.6获郑州市“尝试教学”三等奖;2006.2获登封市优质课教师.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辛苦的,但又是苦中有乐的,她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她常说:“成绩和荣誉只能证明过去,在教育创新的新征程中,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