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研活动
中班组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大班组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听课反馈
集体研讨 各抒己见
为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专业成长,登封市卢店直属幼儿园9月17日开展了以“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涵盖大班美术《大哭中的弟弟妹妹》与中班美术《线条宝宝去旅行》两节教学展示,围绕教学反思、领导反馈以及集体研讨三个环节展开了深入交流。
在《大哭中的弟弟妹妹》这一大班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哭泣时的表情与动态变化,鼓励他们借助绘画表达情感。授课教师在反思中提到,幼儿能够敏锐感知情绪的变化,例如眼泪、表情和动作,但在将观察转化为图像时,仍普遍存在“看到变化,画不出变化”的困难。这一点反映出教师在图像符号转换与表现技巧方面还需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而在中班《线条宝宝去旅行》活动中,教师以游戏化情境带领幼儿认识并运用不同线条进行创作。反思中教师指出,幼儿对各类线条如曲线、折线等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能初步运用于事物表现,但在构图与创意组合方面仍缺乏系统性,今后需进一步通过情境引导和视觉经验的积累来加以提升。
园领导在听课反馈中充分肯定了两节活动在情感目标和艺术启蒙方面的价值,同时提出了多项建议:针对大班幼儿“画不出”情绪细节的问题,可尝试分步骤示范、情绪词汇启发和图像范例辅助等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从情感到图像的过渡;中班活动则应加强线条与实物、故事的结合,增强创作的意义和趣味性;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更多自主表达和尝试的空间。
随后的集体讨论围绕“一节完整美术活动应包含哪些环节”展开,气氛热烈并逐步形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一个结构清晰且实施有效的美术活动通常应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兴趣激发与情境导入,即借助生活、游戏或故事引发幼儿创作动机;观察感知与经验唤醒,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丰富其审美感知;讲解示范与要点提示,教师进行适度演示,突出重难点;幼儿创作与个别指导,提供充足时间与材料支持,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展示与欣赏评价,鼓励幼儿表达创作意图,开展多元评价;延伸拓展与经验整合,将美术经验迁移至区域活动或日常生活。
通过本次美术教研活动,真正实现“美”在身边、“术”有专攻的教育理念。教师们不仅提升了对美术教学环节系统性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美育融入生活,技法服务于表达”的教学方向。
图/文 登封市卢店直属幼儿园 刘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