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卢店镇金摇篮幼儿园]从画作到对话的桥梁
作者:df033 来源: 日期:2025/10/17 8:38:07 人气:39
昨天下午的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四散飞向自己喜欢的角落。喧嚣中,我注意到了我们班5岁的棋棋。他今天在美工区尝试用撕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幅立体感比较强的作品。孩子巧妙地用不同颜色的纸片撕出几何形状,拼成了一座现代感十足的房子,最引人注目的是用七彩纸条贴出的弧形屋顶。
我等待孩子放下胶棒,看似作品已完成时,才缓缓靠近。我没有坐在孩子对面,而是坐在他侧方约一米的距离,让我的目光能自然地落在画上,而非他身上。我模仿一个欣赏者的语气,自言自语般轻声说:“这座房子的线条真流畅,尤其是这个彩虹屋顶,像雨过天晴后看到的景象。”他捏着衣角的小手松开了些。我指着那扇棕色的窗户,用更富童趣的语气猜测:“我猜,这扇窗户傍晚太阳晒过来的时候,会散发出甜甜的香味吧?”他转过头,快速地看了我一眼,嘴角有了一丝几乎看不见的弧度,用气声回答:“……不会的,它是假的巧克力,很硬。”——这是我们之间第一次基于他作品的、非指令性的对话交流!我立刻接话:“啊,原来是装饰品,你给了房子一个不会融化的甜蜜点缀。”他听后,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主动拿起笔,在房子旁边画上了一棵有着粉色树叶的树。
这次成功的互动关键在于“间接”与“共情”。我评论的是“画”这个客体,而非“他”这个主体,极大地降低了他的防御心理。我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进入他的童话逻辑,使他产生了“被懂得”的愉悦,从而愿意开口。未来我将持续使用这种方法。把他的画作作为我们之间的“第三位朋友”,通过解读这位“朋友”来传递我的关注与理解。
文 登封市卢店镇金摇篮幼儿园 任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