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幼儿园与家庭如同推动幼儿成长的双翼,需协同发力。作为登封市卢店镇直幼儿园中一班的老师,我始终坚信,家园共育的质量,关乎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以下是我在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与思考。
一、家园沟通:精准策略,多维内容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石。在与家长交流时,我坚持“全面+成长导向”的策略:全面介绍孩子在园表现,不只是展现闪光点,也坦诚反馈需成长的细节,比如孩子画画色彩搭配有创意,但集体排队易分心,借具体事例让家长清晰了解孩子;同时,强调成长视角,引导家长看到问题背后的成长契机,共同思考共育方向,及时解答疑问,建立信任联结。
沟通内容从三方面发力:在园表现,用照片、视频、日常观察记录,直观呈现孩子学习、游戏、社交片段;家园合作,分享需家长配合的教育活动,像鼓励孩子参与擦碗筷、收拾玩具等家务,培养自理力;疑问解答,针对家长对孩子在园生活、发展的困惑,耐心专业回应,让沟通有温度、有实效 。
二、直面小风波,以沟通促理解
日常家园互动中,偶有小插曲。比如消防演习通知未及时传达,引发家长误会;或孩子在园行为表现,让家长担忧。面对这些,主动、坦诚是化解关键。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沟通,清晰说明情况、诚恳致歉,同时倾听家长诉求,共同梳理解决办法。像演习误会,及时解释沟通后,家长理解老师工作疏忽,也更重视安全教育;孩子行为问题,和家长分析成因、商讨家园共育调整方案,逐步引导孩子成长。这些小风波,成了加深家园理解、凝聚共育合力的契机 。
三、家园共育:明确方向,落地实践
家园共育需清晰方向与可操作路径。我们倡导“鼓励孩子自理,家长协同参与”:从生活小事入手,引导孩子学穿衣、整理桌面,家长在家配合,让孩子参与擦桌椅、浇花等家务,过程中给予指导鼓励,逐步提升自理力与责任感。同时,关注孩子语言发展关键期,借幼儿园绘本阅读,建议家长亲子共读、读后讨论,锻炼理解表达;针对孩子成长短板,如规则意识、社交技能,家园同步引导,课堂游戏渗透、家庭场景巩固,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
四、教育同行,共赴成长
教育是老师与家长的双向奔赴,成长是彼此的同频共振。每次与家长交流孩子进步,看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同频发力后的改变,都让我坚信:当我们以爱为桥,坦诚沟通、协同共育,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更充足的阳光雨露。未来,我也将继续深耕家园共育,和家长并肩,做孩子成长的同行者、引路人,让教育的美好,在家园协同中持续绽放 。
教育之路漫漫,家园共育的探索永不止步。愿我们以爱为帆,携手同行,载着孩子驶向更美好的成长彼岸,让每一次双向奔赴,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力,让共育的果实,甜蜜又饱满 。
文/登封市卢店直属幼儿园 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