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 正文
[告成镇镇直小学]以评促学 让“立体”课堂更生动
作者:df034 来源:  日期:2025/5/30 10:20:02 人气:10

在教育的广袤田野上,数学教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理性与逻辑的光芒。而教学评一致性,则是打磨这颗明珠的精细工具,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熠熠生辉。我有幸在一次数学教学研修中,深入探索了这一重要理念,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教学成长之旅。

研修伊始,我带着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疑惑踏入了学习的大门。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我常常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试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然而,在评价环节,却总是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我记得在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单元时,课堂上我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真实感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然后又详细讲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等知识点。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都还不错。可是,当到了课后作业和考试的时候,错误却层出不穷。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决定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

研修初期,我重新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核心目标,设计与之匹配的评价任务。比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这一目标下,我设计了“制作长方体框架”“用语言准确描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等评价任务;针对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则设计了“计算不同规格长方体纸盒的用料和容积”“解决生活中的表面积与体积实际问题”等任务,确保评价任务能够精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模式。在教学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橡皮泥等材料。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框架,在操作过程中,他们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深刻理解,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而我则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表达,根据评价标准及时给予反馈,肯定他们的发现,指出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教学与评价的紧密结合。

 在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我引入了大量生活实例。例如,在教学表面积计算后,我提出任务:“学校要给教室的长方体讲台刷油漆,已知讲台长1.2米、宽0.6米、高0.8米,每平方米需要油漆0.5千克,刷这个讲台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学生需要先分析讲台的哪些面需要刷油漆,再计算出相应的面积,最后得出油漆用量。我设计了详细的评价量表,从审题的准确性、公式运用的正确性、计算的精确性以及解题步骤的完整性等方面对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和精准评价,学生学会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这次数学教学研修,我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的指导原则,为我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环节。教学和评价常常脱节,导致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吃力,而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它让我们认识到,教学、学习和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当它们保持一致时,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促使我更加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不再是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热闹,而是更加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同时,在评价环节,我也不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而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和学生的学习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还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我学会了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潜力,鼓励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不断进步。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回顾这次数学教学研修之旅,我深感收获满满。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我将继续坚守这一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改进,努力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高效的、充满活力的地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告成镇镇直小学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