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 正文
[告成镇镇直小学]在《文具的家》教学中成长
作者:df034 来源:  日期:2025/5/28 12:23:15 人气:6

在教授一年级语文《文具的家》这一课时,我的授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道路上,我遭遇了诸多难题。

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过去我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带领学生反复认读生字,让他们照着书本临摹书写。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不高,学习效果也差强人意。很多学生虽然当时记住了生字,但没过多久就遗忘了,书写时更是状况百出,不是笔画错误,就是结构不规范。

在深入研究《文具的家》课例后,我眼前一亮,决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识字环节,我设计成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字典制作生字的小卡片。制作卡片时,学生们需要仔细查阅字典,确定生字的读音、部首、笔画,不仅熟悉了生字,还能熟练使用字典这一重要工具。

课堂上,我组织同桌互检活动,这一活动掀起了一阵学习热潮。学生们化身小老师,认真检查对方的预习成果。遇到分歧时,他们会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引入了课例中的评价量表。这个量表从字音、字形、字义、组词和学习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让评价变得具体、可操作。在评价字音时,优秀的标准是正确标注拼音和声调,还能发现多音字并组词;在字形方面,不仅要求笔画正确,还要结构合理;字义理解则需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楚。

通过评价,我能精准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比如李辰浩,他在标注拼音声调时总是出错,字形标注也不够准确,字义解释更是一知半解。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课后为他进行了个别辅导。我教他“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这样的标注声调小口诀,还通过画笔画拆分图帮助他分析字形结构,结合生活实例让他理解字义。

写字教学一直是我的教学难点。学生们写字时姿势不规范,歪着头、趴在桌上的大有人在,写出的字也是歪歪扭扭,毫无美感。参考《文具的家》的写字教学方法,我让学生课前临摹字帖,培养他们的书写习惯。同时,我还播放了规范书写姿势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调整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评价环节,我利用详细的评价量表,从规范、端正、整洁等多个二级维度进行评价。规范方面,关注笔顺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准确、字形是否标准;端正方面,考量字形工整度、大小均匀性和重心平稳性;整洁方面,则看页面清洁度、布局合理性和书写流畅度。每次评价后,我都会用班级多媒体展示优秀作品和有进步的作品,还邀请学生上台分享书写心得。原本写字潦草的孙浩轩,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掌握了写字的技巧,书写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现在她写的字不仅规范,还很工整,人也变得更自信了。这让我明白,明确的评价标准就像一盏明灯,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教师依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指导,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阅读教学部分,以前我只注重让学生读通课文,认为只要能把课文读顺,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忽略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情感体会的培养。学生们虽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对于文章的深层含义却知之甚少。

学习《文具的家》课例后,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理解“丢三落四”“仔细”等词语时,我不再单纯地让他们查字典,而是借助课文插图和生活场景。我展示小朋友书包里文具散落一地的图片,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丢三落四”的意思。在分析文章内容时,我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贝贝一开始为什么总是丢文具”“妈妈对她说了什么”“后来贝贝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用铅笔圈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问他们“从贝贝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让他们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交流。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用完文具要放回文具盒”,有的说“做事情不能丢三落四”。这时,我运用评价量表从信息完整性、逻辑连贯性、语言简洁性、细节处理和语言规范等维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我发现有的学生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内容,但语言不够简洁;有的学生虽然能说出主要意思,但逻辑有些混乱。根据这些评价结果,我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了“一句话总结”的小游戏,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表达与交流教学一直是我较为头疼的部分。学生们要么不敢表达,在课堂上沉默寡言;要么表达得毫无条理,让人听得一头雾水。在教授《文具的家》相关内容时,我借鉴课例中的方法,让学生用“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描述整理书包的过程。开始,有些学生表达得结结巴巴。我便引导他们回忆整理书包的步骤,还请几位同学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慢慢地,学生们能比较流畅地说出来了。

在分享保管文具的妙招环节,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给每支铅笔贴上标签,写上名字”,有的说“每天放学后把文具整理好再离开座位”。我使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表达逻辑清晰、语言通顺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表达不太流畅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教他们如何组织语言,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文具的家》课例为蓝本,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它更好地应用到每一堂课中。

文:  告成镇镇直小学                      任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