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 正文
[东华镇中心小学]论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作者:df028 来源:  日期:2025/5/18 19:05:23 人气:2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倾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表达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本文结合新课标(2022版)小学低段语文新课标对倾听能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创设情境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2022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中激发倾听兴趣,从而促进其认真倾听。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些视频了解小蝌蚪从卵变成蝌蚪、再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些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引导他们仔细听小蝌蚪从卵到蝌蚪再到青蛙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声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些声音很美吗?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而且能够促进他们认真倾听。

二、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倾听能力

(一)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提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倾听、去思考,然后再进行回答。对于那些在倾听时比较慢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样,既能使学生明白倾听时要注意听哪些内容,又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二)加强对学生倾听方法的指导。倾听是一种语言交流活动,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倾听的技巧和方法。当教师提出了相关问题之后,学生便会去认真倾听。这就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环节——倾听方法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接着让他们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是怎么想的?最后再让他们说一说小蝌蚪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这样就可以引导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三)注重对学生倾听效果的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倾听效果评价,从而使学生从被评价中了解到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适当地停顿一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停下来与人交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适当地停顿,以便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还可以使教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3.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只有当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了充分思考之后才会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而倾听能力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倾听能力。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反复实践中养成的一种自觉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倾听习惯能使人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善于思考、记忆深刻、善于表达、反应迅速等。

1.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如通过听读课文等方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设置相应问题来引导他们进行倾听;通过一些活动来训练他们的倾听能力等等。

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加强对孩子们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听一听”游戏: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然后让他们轮流说出自己听到了什么;还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做“听一听”游戏:老师站在教室后面,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同学们听到老师问完问题后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树立榜样,强化学生倾听意识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让学生懂得倾听的重要性,并从榜样身上学习到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也学会倾听。通过树立榜样、强化学生倾听意识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通过榜样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善于倾听的好榜样,如:冰心奶奶、鲁迅爷爷、居里夫人等。这些人物都是从小养成倾听习惯的典范。通过这些榜样来引导学生倾听行为的养成和发展。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榜样进行推广和宣传。

(二)通过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来培养自身的倾听意识和习惯。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来强化学生倾听意识和习惯。

四、创设情境,养成倾听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进行倾听。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去倾听。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倾听、观察、讨论来解决问题。例如:“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当你看到小蝌蚪们找到了妈妈时,你有什么感受?”等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小蝌蚪们为了找到妈妈可以奋不顾身地去找妈妈。”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倾听能力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一看、玩一玩、演一演等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小盒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把纸放在桌上。然后把笔放在盒子里。最后把盒子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让学生找出小蝌蚪的位置。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听、说、读等方式来找到小蝌蚪的位置。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经常会出现很多奇思妙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引导学生多读多想,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他们能从自身出发进行思考;利用游戏、儿歌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倾听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低段孩子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低段孩子倾听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低段孩子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感悟课文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倾听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教师要不断探索新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课程资源的作用,激发低段孩子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文:东华镇中心小学  袁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