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袤田野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而《备课专业化》这本书,就像是一把开启教育新天地的钥匙,引领着我踏上了一段别开生面的研修之旅。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案例,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备课不仅仅是教学前的准备,更是一门需要不断钻研和提升的艺术。
上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发了一本叫《备课专业化》的书籍,学校没有引领老师读书时,我的书是崭新的,因为听其他读过的老师说,里面的理论性太强,不太实用,所以导致我提不起读书的兴趣。11月的一天,学校组织我们踏上了汝州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的旅途,看到那么多学校慕名而来学习这一教学设计,顿时我对“教学评一致性”产生了莫名的敬仰和好奇。带着好奇心走入了听评课的课堂,展示的老师们自信大方地备课、上课,评课,是那么娴熟,而我对其中的理论还模棱两可,书还没翻一页,此时感觉我要落伍了,教学在改革,我岂能止步不前?于是下定决心回去好好研读《备课专业化》,学习先进理论。但是在学习结束回学校的路上,李平校长让我准备准备,根据在汝州学习的成果上一节立标课,在我还没有任何“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思绪,脑海中“教学评一致性”怎么操作等问题挥之不去时,讲课的这一天到来了,我摸石头过河,还是按着原来的教学设计侥幸把课程上完了,虽然跟学习到的新理论一点边不沾,但是听着老师们和以前不一样的点评、丰富详实的点评,让我认识到:上课时对学生的评价是多么重要,而平时我们只管讲,不顾学生是否能接受。老师们和学校的点评也扭转了我之前的看法,即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方法是采用逆向设计法,先明确学习目标,再设计评价任务,最后规划教学活动,确保三者统一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我恰恰是从不考虑怎样设计评价任务。
讲课结束,我终于有时间去带着问题了解这本书了,理论性的内容我似懂非懂,书中的案例还勉为其难能看懂,但仍有许多困惑让我止步不前,比如什么是“smart”法则?什么是“ABCD模型”?……期末考试前夕,我有幸被安排到北区小学参加一天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培训,北区小学和告成中心小学两个五年级备课组展示着自己的集备,前两天的课我没听,听其他老师说,这是她们奋斗了一天一夜的结果。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谛,最终,她们赢得了在场领导们和各位老师们的称赞,她们是教学改革路上的一束光,指引我们向前进。这次培训我收获满满,知道了什么是ABCD模型,怎样结合课标写教学目标,找到自己教授的学段,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语文要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提炼出A、B、C、D,还知道了“两联系一内涵”是中高段学生认识汉字所达到的程度等等,在对“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上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寒假期间,学校给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我疯狂地从书中汲取知识,满足自己的需求,但由于专业术语太多,自己缺乏理论和相应的实践,还是对书上的内容一知半解,就这样带着疑惑开学了。开学后不久,韩朝阳书记为我们上了一堂课,他从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逐步分析,提炼重点,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指引迷津,更新了我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比如今后的教学设计不再单独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直接进行三项设计:即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学习目标可以按照“三二三”目标语言结构进行叙写等等。
3月底,学校让展示集体备课,我们备课组突破人员少的局限性,开始了一篇《绿》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只有两天时间,我们犹如畅饮甘甜的清泉,模仿着中心小学的两篇优秀教学案例,学得酣畅淋漓,先自己回家加班整好一备稿,来学校共同讨论、修改、添加……快放学时,一篇完整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绿》的二备稿就成形了。接着利用放学时间继续加班还原二备稿的过程,为第二天的展示做准备。最终,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二天的集备展示,无论结果好坏,从学到做中,我们终于迈出了一步。这次展示,让我不仅在整体上对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其中的一些具体操作要领,也有了一些思绪。这些微不足道的认识只是研修路上的冰山一角,怎么把教学设计付诸于实践,还有待我们继续钻研和探索。
研修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流逝。多次的学习、研修让我明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实现 “以学定教,以评促学”,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温度,助力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
文:告成镇镇直小学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