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 正文
[告成镇镇直小学]在语文课堂架起理论与成长的桥梁
作者:df034 来源:  日期:2025/4/28 14:08:05 人气:7

    站在六年级语文教室门口,望着学生们奋笔疾书的背影,我手中的单元成绩单映出亮眼的进步曲线。谁能想到,一年前的我还在为"教得辛苦,学得迷茫"的困局辗转难眠?这场从理论学习到课堂实践的蜕变之旅,让我真正读懂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育人力量。

 一、理论浸润:在困惑中叩问教学本质

   初次接触"教学评一致性"时,我正被《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效果不佳所困扰。课堂上学生专注聆听李大钊的革命事迹,可课后习题中,超过半数人无法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品质。学校组织的"教学评一致性"研修活动,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张爱军教授"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的阐释,让我意识到:以往的教学就像蒙眼射箭,目标模糊,评价滞后,难怪学生难以抵达学习彼岸。

   我开始深入研读《备课专业化》这本书,在教研组里与同组老师展开"如何设计可观测目标"的头脑风暴。当把《匆匆》的教学目标从"感受作者情感"细化为"能通过圈画叠词、问句,结合时代背景,用思维导图呈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三重感慨"时,我第一次体会到理论落地的畅快。

 二、课堂突围:让评价成为学习的脚手架

   在《那个星期天》单元教学中,我将目标拆解为三个维度:梳理事件发展脉络(信息提取)、分析人物心理变化(深度理解)、仿写融情于景片段(迁移运用)。对应设计了阶梯式评价体系:课前发放"学习导航单",用"事件鱼骨图"检测预习效果。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思维火花,我知道这些可视化的评价工具,正将抽象的语文素养转化为可触摸的成长轨迹。

 三、质量飞跃:看见素养生长的模样

   当期中质量检测进入冲刺阶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已学会主动运用评价量规。在复习《鲁滨逊漂流记》时,小航同学对照"情节梳理完整度""人物品质分析深度""现实意义关联度"的评价标准,反复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这里应该补充鲁滨逊制作独木舟的细节,不然体现不出他的坚韧!"这种自主反思,正是素养内化的最好证明。

   期中质量检测数据印证了实践的成效:阅读题中"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得分率从52%提升至81%,习作中"通过环境烘托情感"的优秀率翻了一番。更珍贵的是,孩子们在阅读笔记中发出:"原来语文课不是背答案,而是像侦探一样发现文字里的秘密"的感叹!

   这场研修之旅,让我深刻领悟:教学评一致性不是冰冷的技术操作,而是充满温度的育人艺术。它像一座坚固的桥梁,将抽象的教育理论与鲜活的课堂实践紧紧相连,让每个孩子都能沿着清晰的成长标尺,丈量出属于自己的语文高度。如今的我,仍在这条路上执着前行,期待用更智慧的设计,点亮更多求知的眼睛。

    文:告成镇镇直小学 齐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