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 正文
[唐庄镇直幼儿园]规则如春雨 润心细无声 小班幼儿规则建构的教育叙事
作者:df032 来源:  日期:2025/4/11 9:42:01 人气:34

当春日的阳光铺满教室,二十只"雏鸟"带着对世界的无限好奇扑棱着翅膀闯入小班。他们用奶声奶气的话语编织着童真的世界,用跌跌撞撞的步伐探索着未知的边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发展起来的。"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勾勒规则的雏形,不是生硬的框定,而是如同园艺师修剪幼苗,在尊重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引导根系深扎,让自由与秩序在生命初始阶段达成美妙平衡。

晨间建构区的"玩具争夺战"拉开了规则教育的序幕。当少少和沐沐为红色消防车涨红小脸时,我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冲突,而是幼儿自我意识与社会规范的初次碰撞。基于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认知特点,我们创设了"玩具的奇妙之旅"情境化课程。将木质收纳箱装饰成"玩具城堡",用卡通贴纸标注每件玩具的"专属房间",让整理玩具变成"送玩具回家"的角色扮演。沙漏计时器成为可视化时间工具,当金黄的细沙流淌时,孩子们直观理解"等待"的概念——这正是《指南》中"利用实际情境和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指导"的生动实践。

规则习得需要反复的润泽与唤醒。我们将排队环节转化为"小火车钻山洞"游戏,车头的"火车司机"由遵守规则的孩子轮流担任,这种"游戏化规则渗透"让抽象的秩序要求转化为具象的角色体验。当浩浩又一次试图插队时,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蹲下身问:"我们的小火车需要整齐的车厢才能跑得更快,你愿意当最神气的车尾灯吗?"这种正向引导策略,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将规则内化为自我管理的动力。

教育是慢的艺术,尤其在规则建构的旅程中。当看到朵朵主动将掉落的蜡笔送回,听到整理音乐响起时此起彼伏的"收拾收拾"时,我深切体会到:真正的规则教育不是规范的堆砌,而是通过情境浸润、游戏体验、情感联结,让规则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就像沙漏中流淌的细沙,看似在计量时间,实则在浇筑着社会交往的基石。小班阶段的规则教育,本质上是为幼儿搭建"有准备的环境",让他们在安全、有序的氛围中,逐步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他人共处、与世界相容。

愿我们始终保持教育的柔软与智慧,在幼儿心中播撒规则的种子时,既给予阳光雨露的滋养,也预留自由生长的空间。当这些带着规则基因的小生命舒展枝叶时,我们终将看见,那些早年埋下的秩序与尊重,正在悄悄长成支撑生命的精神骨架。

文:唐庄镇直幼儿园   王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