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那里,有点误打误撞,所遇的一切不经意间从眼前划过,没在心间留下痕迹。
印象中是有两处殿宇的,其他没有记忆。以至于后来,再上峻极峰,下山途中再次遇见,极力在记忆里搜索,才模糊记起好像曾经去过。好像以前登山只是为了折磨自己,忽略了沿途的文化和风景,除了疲惫竟无所获。
白鹤观位于峻极峰东南三鹤峰下,是为了纪念周灵王太子晋而建的,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传说东周时期,诸侯各据一方,相互争雄争霸,导致多年干戈不息,诗乐不闻,民不聊生,王室摇摇欲坠,政权衰微。太子晋厌倦了勾心斗角、战乱不息的王室生活,便离开了王宫,跟随一个道士隐居嵩山修道。三十余年于灵山秀水间静心修道,引来白鹤栖息,日日与之相伴,绕身嬉戏。某年七月七日,得道成仙,驾白鹤与家人挥别后飞升,消失在蓝天白云之间。
太子晋是王氏始祖,有说名为王乔,有说是为王子乔。名字不做考究,为王氏始祖是没错的。白鹤观便是后人为表达感念,在他修道驾鹤飞升之处修建了道观,因白鹤栖息此处得名。
白鹤观坐北朝南,北依三峰,少室、太室两座名山左右相护,观前视野开阔,风水极佳。难怪会被太子晋选为修道之所,引得白鹤飞临。虽不懂风水,但是站在观前,清风徐徐吹面,呼吸间气息清新,仲夏之际尚不觉一丝闷热,伸展一下便觉心旷神怡。临近日暮,晚霞斜照,极目远眺,满山苍翠笼罩着淡淡日荤,沟壑山川气势恢宏,入目处尽是自然造化的风景,云雾缭绕,如同置于天宫仙境,便也觉此地极好!看过了晚霞映衬下的白鹤观,便想找机会看一看白鹤观身披朝霞的模样,可惜,一直没能成行。但想,霞光透过山顶,斜斜地铺开,在那一方圣地上空腾起一片暖暖的金黄,也一定是极美的!白鹤观中殿宇林立,供奉有道教祖师。建立三千年为笼统记载,但有史料明确记述,元十二年曾重建,1990年再次修葺,新建骊山老母殿、白衣老母殿。均面阔三间,灰筒瓦或板瓦覆顶,古式棂子门窗,硬山式出前廊。白鹤观始终是心里的一点牵念——为太子晋的舍得和放下,也为白鹤仙气萦绕中振翅冲九霄潇洒飘逸的想象。诗仙李白可谓洒脱,不拘世事,走遍名山大川,却也为太子晋羡慕过、惆怅过、叹息过,种种情绪下作诗一首: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长自春。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举首白日间,分明谢时人。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
古人心思自难猜,今人却被一次偶遇和一次有目的的专行带进了白鹤观,记忆里多了这个深藏在嵩山的传说。今冬第一场雪有点偏,嵩山上雪花飞舞,山下如雾的细雨纷纷扬扬随风飘洒了一阵,便没了声息,只剩下瑟瑟的冷。有体力好爱好运动者便上了嵩山看雪景,晒出的照片激起了心底的冲动,也很想去看看。赶到老母洞,自知体力不行,雪中登山更是奢望,便求上山的朋友一定要去白鹤观看看,雪滑路难行,远远的拍张照片也行。雪越下越大,唯恐大雪封山,便急急地下山了。途中收到照片,是远远地居高而下拍摄的白鹤观。大雪飞舞中,万木山川已是白茫茫一片,雪压枝头的漫山青松亦成了枝丫交错的水墨画。唯有白鹤观的红墙灰瓦在白雪覆盖下精致玲珑、线条清晰,点缀在大雪苍茫中。白鹤观好像是无意间掉落在嵩山之间、峻极峰下的一处风景,不知是它点缀了群山,还是群山渲染了它,自成一景,又相互映衬,与雪、松形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
那一刻,便懂了太子晋,舍得和放下,只是因为有了心灵更好的去处,与此间修道,便是处于那一片寂静之中,也不觉寂寞……
文:登封市告成镇镇直小学 付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