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学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了小学数学老师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标、做好活动准备、有效组织活动过程、注重活动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实践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仍然是许多小学数学老师面临的挑战。因此,探讨小学数学老师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价值
(一)特点
1. 综合性
数学实践活动课往往融合了数学、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性
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3. 开放性
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结果等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自主性
学生在活动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能够自主探究、自主决策、自主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价值
1. 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思考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 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小学数学老师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策略和方法
(一)精心设计活动主题
1. 结合教学内容
选择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主题,使活动能够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2. 贴近学生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如购物、旅游、游戏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具有挑战性
活动主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二)明确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学生在活动中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测量、统计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三)做好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1)深入研究活动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流程、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
(2)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等。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学生准备
(1)提前预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为活动做好知识储备。
(2)根据活动要求,分组并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
(3)收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四)有效组织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如故事、游戏、生活场景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 明确任务,自主探究
向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展示交流,分享成果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活动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4.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同时对活动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实际生活中。
(五)注重活动评价与反思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2. 评价内容全面化
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3. 评价方法多样化
运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反思活动过程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等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案例分析
以“测量校园的面积”为例,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活动主题和目标。活动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准确测量校园内不同区域的面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准备了测量工具,如卷尺、测绳、计算器等,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学生则提前了解了测量面积的相关知识,并对校园进行了初步观察。
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校园的面积。然后,各小组明确任务,开始自主探究。学生们有的用卷尺测量长方形区域的长和宽,有的用测绳测量不规则区域的周长,再通过计算得出面积。在测量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遇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展示交流环节,各小组汇报了测量结果和方法,其他小组进行了评价和补充。最后,教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归纳,强调了测量面积的注意事项和数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测量面积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评价方面,教师采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了表扬和奖励,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次数学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掌握了测量面积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还增强了对校园的了解和热爱。
五、结论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数学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文 东华镇中心小学 刘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