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小学数学课例式解读》,深深感受到新课标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重大变革,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有了更系统清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的关键问题是指在双减背景下,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有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下编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落实2022版课标的要求,选择的形式是典型课例解析。聚焦变化比较大的内容,比如尺规作图、运算一致性、跨学科主题活动等。
一、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版课标多次强调了“一致性”,明确提出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注重打通数之间的关联,把握数的一致性。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在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意义的同时,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总有学生把小数0.45读作零点四十五呢?读了《小学数学课例式解读》才发现病根其实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太过肤浅,没有真正的教对数学课。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建立联系。要建立整数、小数和分数一致性的关键之一是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打通认识。通过再一次认识如何读数、画图、表示数的意义、比较数的大小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有机联系,体会计数单位的价值,感悟数的一致性。从而发展数感。
二、强化情境的设计与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
“量感”是2022版课标中新增加的,也是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合理估计度量的结果正是发展学生量感的重要活动。如何在估测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呢?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以估测教室的面积这一真实情境出发,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让学生经历选择合适度量单位和方法的过程。活动中注重对估测方法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积累估测经验,并将估测的方法和经验迁移到其他情境中,感受估测的应用价值,发展量感。
三、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哪种美术作品,材质和色彩都可以千变万化,却总离不开一定的形状和尺。形和数的和谐,就会带来美感一一美术与数学密不可分。在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今天,课程融合是最好的全面发展。”要基于现实情境、真实任务,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相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进行整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设计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要有跨学科的意识,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知识间的融通,达到学科协同育人的目的。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和图片的共同特征:对折后折痕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利用前面观察图形的经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符号,有左右对称,也有上下对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完成《美丽的海底世界》这幅美术作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了核心素养。这样的课堂设计就是款学科的学习典范,很好的实现了学科协同育人功能。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考、新征程,我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过程中,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图/文 东华镇实验学校 张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