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 正文
[东华镇第二小学]用我们的初心找回学生的初心
作者:df028 来源:  日期:2023/12/22 13:27:09 人气:61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一零后的孩子几乎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可以说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幸福温暖、无忧安逸的幼儿时期,可是这些孩子进入小学后,有一部分孩子却进入了无虑、无惧、无欲、无感的“空心”状态,特别是从低学段就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格外令人忧心。

那么,“空心”孩子有哪些特点呢?总结起来说就是他们的身体虽然到了学校,灵魂却不知道留在了哪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他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身在曹营心也不在汉。在课堂上,看似认真听课,但实际上只是看着黑板而已,眼睛其实是空空如也,耳朵什么也没听到,最“吓”人的是他们也不是思想开小差儿,而是压根脑子里、心里什么也没有想,做作业就是拿着笔,坐的端端正正,但什么也没做,几乎不违反课堂纪律,在进班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看来还是班里最认真的学生呢!

(2)沟通变成独角戏,让老师都“怀疑人生”。课余时间跟他们沟通,他们却极其地冷静,看起来态度很真诚,仿佛在认真地听老师教诲,但实际上不会给你任何有效的反馈,甚至让老师和他谈话之后不是去反思自己沟通的内容是否有效,而是会有一种困惑:他到底有没有听到我说话呢?他心里面对这次谈话有感受吗?还是压根觉得老师找他谈话就是在做无用功,多此一举呢?让老师好质疑自己呀!

(3)处处散发着“人间不值得”的气质。活动课上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他想做或者不想做也不说,也不表现出来,让跳绳就拿绳,让转呼啦圈就转,让比赛就站在大众中……总之让干嘛就干嘛,脸上从无不愿意的表现,但是对什么都毫无欲望,毫无特别喜好,毫无竞争的意识,毫无特别想赢的欲望,给人的感觉就是来到人间,学会技能不值得,娱乐不值得,竞争不值得,胜利不值得……对于人类正常的喜怒哀乐都毫无感觉,永远都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

上面这些表现,如果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看淡了一切,到了“四大皆空”的境界,尚且可以理解,关键我们所面临的是一群应该正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意气风发,想“赢”一切的“恰同学少年”呀,应该是胜利了或者被表扬夸赞了就立马飘飘然,失败了或者被批评了就立马会伤心难过甚至哭鼻子才正常呀。但是这些“空心”学生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乖,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就像一个病人,但又检查不出任何问题,你用什么招数都不好使,你表扬他,好像跟他无关,你说要惩罚他,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爱咋咋地的模样,小小年纪就炼就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本领。他们犹如闻一多先生笔下的那一潭死水,任你如何搅动,都激不起一丝涟漪,真的是又心疼又无语。

那么,造成这么小的孩子就“空心”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在家庭。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由于年轻时自己受过苦,不想让孩子受一点点苦,孩子从小到大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体谅父母,觉得别人为他做什么都理所应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私自利,情感淡薄的性格。生活中没有任何外在压力,整个家庭什么好的都紧着他,他对于生活的艰辛毫无概念,觉得什么都会手到擒来,长期如此就对生活毫无激情,毫无欲望,毫无兴趣。

其次,老师与他们真情沟通不够。孩子在校时间是比较长的,与老师接触是最多的,老师可能太年轻,也可能太年老,也可能学校的各项任务太多,没有大把时间来慢慢移动这些“泰山”,最终没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没能通过让他特别喜欢老师而愿意敞开心扉这条途径,来感染他,熏陶他。

最后,网络游戏和不良习惯也是罪魁祸首。“空心”男生往往对什么都没兴趣,但对网游的兴趣一般不亚于其他任何人,在谈到游戏时,他们的眼睛是会发光的,对网路游戏的沉迷,让他们疲惫,甚至孤独,情绪低落,精神虚无,内心空洞;而“空心”女生往往是在学校或者家里时感觉什么都毫无意义,但是放学后对小卖铺,对零食,对花钱特别感兴趣,她们对学习,对亲子关系,对师生关系,对同学关系,甚至对吃饭好像都感受不到乐趣,但在门口的小卖铺里她们犹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充满着渴望。比如在我们学校,今年我教的三年级几个小女孩身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怕天天滔滔不绝的孩子,不怕天资不够的孩子,不怕华而不实的孩子,不怕调皮捣蛋不肯学习的孩子,就怕遇到这种“空心”孩子!这个年纪的学生,正是在学习上你争我抢,在课余时间朝气蓬勃的时候,他们的“初心”应该是:课堂上就快速集中精力学习,课余时间就撒开欢了玩得尽兴。

那我们如何把这些孩子的“初心”找回来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每年都有这样的孩子,我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还挺有成效:

第一、改变家长错误的育儿理念,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培养自理、自立、自主能力。

我们的家长在家庭中,特别是孩子还在青少年时期的时候,有一大部分往往一副无所不能,“老子最对”的姿态,总是要让孩子听话,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还有些家长是无比宠溺孩子、抢占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替代孩子做他们自己的事情。就是这些错误的育儿观念,扼杀了孩子当初来到世上时所自带的那种好奇心和什么都想跃跃欲试的冲动。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从现在、从此刻、从下一分钟就开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激起他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在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与父母换位思考,去体谅父母和家人,改变他们自私贪婪,安于享受的扭曲人格。同时也可以建议父母在星期天或者假期和他们共同下地劳动,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体会父母为他们提供安逸生活背后的汗水和付出,体验父母和家庭的不易,从而慢慢打通他们的情感渠道,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喜怒哀乐,有情感的“实心”人。

第二、老师要有信心,并用真心和真爱去填实他们空空如也的心。

老师实时关注他们的内心,想办法走入他们的心境,让他们喜欢上老师,从而喜欢上老师所教的学科,进而慢慢对学习发生兴趣,比如时不时为他们点个赞,比个心,送颗糖,来个“摸头杀”或者“拥抱杀”等等所谓的小恩小惠。再比如放学回家后给他们发个语音或者视频聊天,当着父母的面,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夸夸他们,当然也可以抽空到家里亲自家访,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真的关心,真的关注,真的关爱,从而达到和他们共情。我想这部分“空心”学生只是暂时丢了心,并不是真的没有心,相信老师的真情,会慢慢将他们的心捂热,感化到他们。只要我们“用心”,势必能够找回“空心”学生的“初心”。

第三、让家校共育发挥威力,家校联手帮孩子克服不良爱好和习惯。

对男生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进行监督和控制,对女生花钱问题要做到花有所值,在这些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而不能放纵和纵容。同时,也可以家校合力对这部分“空心”学生实行情感轰炸,比如老师将他们在校的精彩瞬间实时抓拍,发送给家长或者班级群,孩子回家后,家长及时进行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学会发现周围老师、同学、家长眼中的他有多美,从而引导他们对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投入,我想他们的精力也会逐渐从不良嗜好或者习惯上转移出来,也会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拥有“光”的。

第四、定期进行“未来”教育,让这些孩子对未来有所畏惧,有所期待。

一个人最怕无欲也无畏,一副不是想“躺赢”而是只想“躺着”的姿态,更何况一个学生处于这种状态是多么恐怖呀!而这些空心学生就是如此。所以我们作为中小学教室里唯有的成年人,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一些社会现状,对未来有所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譬如一些不学习走入歧途的孩子的结局;没文化也没特长的学生早早走入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视频,甚至一些纪实电影也相当有震撼力,例如《十八岁的流水线》、《民工》等,通过了解真实社会让他们对于未来有所畏惧,有所担忧。当然我们更要让孩子对未来产生欲望,我们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毕业生或我们生活圈子里大家公认的成功人士,来为孩子们开展一些理想教育的讲座,也可以让孩子们观看相关未来教育的纪实视频和电影等,尽我们所能去唤起他们当初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想去实现的冲动。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要静待花开。我们憧憬瞻望,我们奔波“在路上”,为“空心”孩子找回“初心”,让这部分孩子也能跟随时代绽放和发光,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初心”,不是吗?

文       东华镇第二小学        王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