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 正文
[告成镇镇直小学]碑林无言皆是爱 自然有情方为景
作者:df034 来源:  日期:2023/12/12 15:32:43 人气:25

去时的心情很淡,以为只是去看一处风景,或找点文化,给此次行程定个主题。因此很随意,有点漫不经心。

关于孝贤碑林,只是听人提起过,说是少林景区的一个景点,很难想象,掩映在名寺古刹盛名下的风景该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是一种点缀,还是独立于外的风景,而由于我的寡闻,对张林银先生乃是闻所未闻。

车从少林景区大门驶入,沿着长长的旅游通道行驶了一段时间,在我还没弄明白方向前停了下来,面前便是孝贤碑林的正门。

大门很开阔,高大的方柱分立两边,又与相邻的小方柱以碑刻相连,塔状的柱顶很雅致,生硬的方柱平添了几分灵动,一切便都别致起来。

没进门,单看大门两侧的石刻和迎面而立的碑雕,文化的韵味便扑面而来了。

拾级而上,进了大门,便有了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真的是很辽阔!极目远眺,景色各异、形态逼真的五乳峰在面前慢慢铺展;初祖庵的概貌和轮廓飘渺在眼前;有传说有来历的达摩洞也清晰可见。

此处是高。须俯瞰,才见得罗列林立、参差错落的塔林,千年古刹少林寺也在这一低眉间映入视线。

回眸处,左可见凤凰岭,五龙戏珠的传说和景色的轮廓清晰依然;右观便是少室晴雪王指山,可惜,此时不是下雪的季节,留一点遗憾,等有雪的时候,才可以用“少室晴雪”来为这处风景命名。

终于弄清楚了碑林的方位,很详细,用的是测量式的、可以考证的语言,资料上常这么写。它坐落于嵩山少林寺塔林西南六百五十米处。这个地方很温暖,因为被少室山二祖庵钵盂峰紧拥着,整个碑林刚好就在它的怀抱。

沿着石子铺成的小道蜿蜒向上,像是绕着山在走。两旁是自然的林子,林子边上便是一个个石碑,错错落落地耸立着。单是石刻碑文应该是生硬的,这里的碑文却是有生命的,灵动的,每一处都是绝妙的书法艺术。我想,在写的时候,他们一定是用了心的,用了感情的,以致于每一处碑文都充满着生命的张力,那样飞舞着展现在你的眼前。

不说书法艺术,单是内容,亦足以让人动容。轻轻抚摸那些石碑,感觉它们是有温度的,因为,每一处写的都是与孝贤有关的文字,每一处都写着爱。有爱是温暖的。

一路走去,楷体、行体、草体、隶书、篆刻······关乎孝道的内容以不同的书法艺术展现,尽享书法艺术的美,心里也被温暖装得满满的。

江西、云南、山东、台湾、北京、辽宁、陕西、广东、湖南、新疆······远的近的,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用他们的书法艺术传递的是相同的文化,那就是孝道!

被温暖的心里,亦无法再保持来时的淡然,但宁静依然。带着朝佛的虔诚、读禅的悟性,回身而下,离群独行,从碑林入出开始,用了心,去慢慢解读那些石碑和碑上的文字。

迎门的石碑上刻的是李宝库先生的《孝亲敬老歌》,字字刚劲,落地有声。侧身再看先生所写《劝孝良言》:“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琴洗换,手不停来脚不闲;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未及读完,鼻子发酸,想起年过六十仍在田里耕作的母亲,不避酷暑严寒、顶风迎雨、没日没夜地干,只是为了不给我们添太多经济负担;想起自己作为母亲,养育女儿的劳累辛酸,女儿生病时的焦虑不安,女儿外出时的揪心牵挂······我对女儿的所有情感母亲对我亦如是,那一刻,泪便潸然而下······

一碑耸立。“孝行天下”镌刻其上,如行云流水。后面,是石刻的二十四孝图,图下面是文字,整齐地排列。徐徐而行,一个个画面活了般在眼前盘旋,曾经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孝故事又一次在脑海闪现,如同影视画面中的慢镜头。看时,我用的是心。

一个大大的篆刻“孝”字红红地亮在碑顶,心形的抹底,“孝在心中”,寓意一看便知。“尽忠行孝,敬老尊贤”是碑的内容。字体苍劲有力,字意大气豪迈,观之,便有冲天的豪气。而其后,便是随心随情随景的写意碑。也是整齐地排列,却因了碑的画面和内容,摈弃了生硬,灵活地在眼前跳跃。跪乳的羔羊、偷桃的白猿、反哺的乌鸦,这是报恩;老鹰袭来,母鸡张开翅膀护住小鸡,那是护雏。

千米的碑刻孝文化长廊,书写的尽是孝、贤。无言处,尽是爱。石道两旁的石碑耸然林立,目不暇接,心意自是辽阔深远,难描难绘。沿阶而上,站在“孝天下亭”前,了然而生一种肃穆和虔诚,这才是我们该顶礼膜拜的地方。何为神,何是圣,父母为神,大爱便是圣!我们该要参拜的,便是这里!

一改初始的淡然,我有点激情澎湃,一切都被温暖得融化了,心中有点酸,没有辛辣的味道,是甜甜的。

作为儿女,我们享受着父母倾一生心血酿成的那份爱;作为父母,我们也在用一生爱着自己的孩子。爱着与被爱着的我们是幸福的。可是我们,能用一生来爱孩子,尽孝的心,可曾一心一意地为父母做过停留?!

一直以为我是孝顺的,坚守着自己的那片小天地,用心孝敬着父母,以为只要自己做好就可以了,别人怎样不关乎自己。看到或听到不孝顺老人的事,也很气愤,但从没想过要去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直到今天,来到了孝贤碑林,知道了张林银老先生的故事,我才深深地为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惭愧、自责······

资料上讲,孝贤碑林筹建于2005年,落成于2011年,占地九千二百平方米。是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张林银先生个人投资兴建的一处以书法为艺术手段、孝贤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碑林景观。

碑林孝贤文化容纳之大、涵盖之广当今少有。全国三十二省、市、区及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名流,佛教、道教大德、商界精英所写的孝贤箴言汇集一起,因为多而成“林”。

其实,一路走来,这一切已经了然于心,说出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

张老先生在引领我们参观的途中,已经告诉了我们,建造孝贤碑林的初衷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孝贤文化,净化心灵,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

时至今日,沧桑已历,筹建中的奔波不再,无心探究碑林建造的详细过程,但过程中的艰辛是不难想象的。惊叹于张老先生的大胆和睿智,折服于张老先生的无私与大爱。

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该有着怎样的胆魄和胸襟,才能爆发出这样的设想,倾其所有,勾画出这一蕴含了文化和深意的风景,藏于深山古寺名胜之地,不借胜地之名,不抢名寺风头,以它独有的文化魅力、社会内涵、人间大义傲然静立,独成一处风景,雅致高远,又超然于风景之外······

“孝行天下”是大孝,“贤达四海”为大贤。只顾一人之孝,应是狭隘的,只有拥有了行天下的胸怀,孝才为大孝。

“弘扬孝贤文化,加强孝道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及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是中国老人更需儿女尽孝道的客观存在,是炎黄子孙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写在序言里的这段话,应该就是建造孝贤碑林的初衷和所要追求的。

感谢那些为孝贤碑林题字的书法艺术家们,感谢那些把文字一刀刀刻在石碑上的雕刻家们,感谢支持建造孝贤碑林的领导们,感谢为筹建孝贤碑林付出劳动和心血的所有人,感谢那些用心做序、用爱写传的学者、专家们,感谢与这里有关的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这是天下所有为人儿女的感谢,这是天下所有心存孝道的子女的感谢,这是天下人的感谢!

感谢张林银先生,因为这一善行义举,使我们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博大的表达。而其所蕴含的深远的意义,不是我们的肤浅所能理解和体会的。正如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李宝库先生在碑林序言中所说:“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孝的本质是爱,孝的表达方式是感恩。”

走过整个碑林,我被张林银先生感动着。如若可以,我该做点什么,如若可以,我会做点什么······

有着禅的韵味,有着佛的宁静。不知此处有此景,此景应是人间情。在这样的幽静之地,傍着古刹名寺,该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当寺里的钟声穿过古塔山林遥遥传来,又该是怎样的深邃辽远!

那里本来只是一处自然,自然的山,自然的林,自然的花花草草,自然的林木葱茏,但是有了这份情,它便真的成了风景。这风景是厚重的、有灵性的、有生命的、充满爱的,该是真正的风景。

走时,心是超然的。超然于景之外。孝行天下,如同张林银老先生,这份大爱便在心里了······

作者:告成镇镇直小学 付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