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又是学生体验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同时,还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无论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还是课下的师生交流,语言都是师生沟通的最主要工具。因此,良好的聆听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聆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听学生说话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不要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学生自上学之日起,便在教师的呵护下学习和生活,在学生的心目中,除了父母,老师可能就是他们最亲的人了。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还可能把一些不愿意向父母说的话告诉老师.因此,无论是课上提问,还是课下师生交流,教师一定要认真聆听,切不可摆出一副漫不经心或高高在上的样子,要重视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哪怕它很幼稚,否则,就极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说话时不要急于做出判断。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或教育学生时,经常以成年人的思维来判断学生说的是对是错.其实,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以他们的视角观察到的世界,往往不是那么完美和客观。因此,教师要慎用自己的评判标准.教师首先要认真地听,然后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视角考虑.这样,得出的答案或许就会和学生的认识相符。
三、教师不仅要听其言,还有观其行。花开有声?花开的声音,凭我们的耳朵是听不到的,只有用心灵去聆听,才能感受到花的生命的律动。同样,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注意聆听学生讲的话,还有聆听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语言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学生的种种情绪,如害怕、沮丧……这都需要教师在聆听的同时,用心去观察,去感受。比如,班里有个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而且总能找到完不成作业的种种理由.后来,经多方了解,才知道这个学生因父母长期不和,所以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最终导致经常不写作业。得知这个原因后,我便及时进行家访,对其父母进行劝解。渐渐地,他改掉了不写作业的习惯。学生是不会轻易将内心世界敞开给别人看的,教师只有用自己的关爱和呵护去感动他们,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和障碍,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唯有这样,教育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现在,学校和教师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正越来越重视新型的师生关系。当聆听成为教师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学生更愿意和老师交流,师生间会更和谐、更融恰,教育也会更成功。
文:告成镇镇直小学 郭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