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且更为深刻的认知。
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一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思维能力。在讲解函数概念时,不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和公式,而是通过生活中如水电费计费、出租车计价等实际例子,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能力。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我反思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往可能更多关注教学进度,而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如今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方式都不同,教学应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耐心和引导,从基础知识查漏补缺,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如数学探究项目、数学竞赛等,激发他们的潜力。
在教学方法上,课程标准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图形的拼接、测量、探究性质,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思维碰撞,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也为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借助几何画板、数学软件等工具,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如展示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函数性质。
学习评价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评价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而是要全面、多元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小组合作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自评和互评、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是一次自我提升和理念更新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课程标准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文:登封市朝阳路小学 李文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