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一年级学生一直在接触拼音教学,拼音教学是孩子们开启语文学习的第一扇门,这段日子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拼音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温度与趣味的“语言密码”,唯有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对拼音有兴趣,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拼音、用好拼音。
接触拼音教学时,我曾陷入“反复认读、机械认读”的误区,看着孩子们对着b、d、p、q、ui 、iu混淆不清的时候,我苦恼极了,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抽象的字母对他们而言,远不如游戏和故事有吸引力。于是,我开始尝试把拼音融入生活场景与趣味活动中:教“a”时,模仿歌唱家给大家表演节目时的场景,让孩子们张大嘴巴喊“啊——”,在直观体验中记住发音;区分“b”和“d”时,编口诀“左手b b b,右手d d d”,再配上手势比划,区分ui 、iu时,编顺口溜,小u在前很威风,ui ui ui ,小i在前很优秀,iu iu iu ,孩子们有了学习动机,跟着边说边做,混淆的情况大大减少。
课堂上的“拼音字母大比拼”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我们玩“寻宝”,把字母卡片藏在黑板上,孩子们找到后大声读出,就能兑换“我最棒”印章;分组开展“拼音接龙”,从“tā”到“tá”再到“tǎ”,在接龙中巩固声调;还把拼音和儿歌结合,教“ao ou iu”时,创编简单的拍手儿歌:“小公鸡,喔喔叫(ō),好朋友,手拉手(ou),游公园,乐悠悠(iu)”,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就记住了韵母的发音和声调。
拼音衔接生活、服务识字。我鼓励孩子们在文具、课本上给物品贴拼音标签,比如“铅笔”“书包”;布置“家庭拼音小任务”,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拼音,比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名称、路边的广告牌等,当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读出第一个小故事时,脸上洋溢的成就感,那自信的感觉,比任何奖励都珍贵。
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孩子对声调敏感,有的孩子则在声母韵母拼读上稍显吃力。我不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孩子,而是通过分层任务、个别辅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节奏里进步。
通过一段时间后,曾经害怕拼读的孩子,主动举手展示时,我真切感受到:拼音教学的真谛,不仅是让孩子掌握知识,更是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点燃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拼音课堂充满童趣与活力,陪着孩子们在拼音的世界里快乐遨游,一步步走进语文天地。
文 登封市博文路小学东校区 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