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 正文
【君召初中】项目县建设教师研修心得--君召初中刘麦玲
作者:df022 来源:  日期:2025/4/29 11:19:59 人气:14

项目县建设教师研修心得--君召初中刘麦玲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通过近段的研修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不仅更新了教学理念,更掌握了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评价任务深度融合的方法。以下从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和未来行动三个方面总结学习收获。  

一、理论学习:厘清“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要义

概念解析,打破传统误区  

通过专家讲座《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我明确了“教学评一致性”并非简单的“教完就考”,而是以教学目标为锚点,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确保三者形成闭环。反思以往课堂:常将“教”与“评”割裂,如教学目标定为“体会古诗情感”,但评价仅停留在默写诗句,未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情感内涵。  

政策引领,聚焦核心素养

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的关键抓手。例如,在散文教学中,需围绕“审美创造”目标,设计朗读、赏析、仿写等阶梯式活动,并通过观察学生语言表达和创意写作进行动态评价。  

二、实践启发:探索语文课堂的“评教融合”路径  

案例剖析:从“单线教学”到“双向互动”

在李玉解老师示范课《背影》中,授课教师以“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情感”为目标,设计了三个评价任务:任务1(诊断性评价):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四次“背影”描写的关键词;任务2(形成性评价):结合生活经历,口头分享“令你动容的亲情瞬间”;任务3(总结性评价):仿写一段细节描写,刻画亲情场景。评价任务贯穿课堂始终,既检验目标达成度,又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工具应用:让评价可视化、可操作  

学习使用“评价量规(Rubric)”设计工具,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制定《记叙文评分量表》,从“选材真实”“细节生动”“情感真挚”三个维度设定分级标准,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避免评价模糊化。  

三、自我革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教学设计的重构

过去备课习惯“先活动后目标”,现在严格遵循“目标—评价—活动”顺序。例如,在设计《孔乙己》一课时,先明确目标“分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再设计评价任务(如撰写小论文、参与辩论赛),最后规划小组研讨、背景资料分析等活动。  

课堂反馈的精细化

借鉴培训中“课堂观察记录表”,尝试记录学生课堂发言频次、合作参与度等数据,结合作业和测试结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发现学生在“古诗词鉴赏”环节得分率低,及时增设“意象分析微课”和分层练习。  

四、未来行动:深耕课堂,践行“教学评一体”  

校本化实践  

计划在教研组内推广“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模板,结合本校学情,开发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案例库,重点突破“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等薄弱环节。

学生主体回归  

探索“学生自评与互评”机制,如在作文讲评中,引导学生依据量规互相批改、提出建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国培计划”项目县建设的学习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评一致性”不是束缚教师的框架,而是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质的指南针。未来,我将以更科学的设计、更动态的评价、更开放的心态,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沃土!  

文   君召初中    刘麦玲